璞和中醫診所
璞和 和您一起照顧您的健康

【皮膚反覆黴菌感染的中醫治療】-陳怡倫中醫師

一、常見皮膚黴菌感染

台灣因為海島型氣候,終年濕度皆高,利於黴菌生長,經常在皮膚造成不同型態的感染,感染部位多在悶熱不透風處,如足癬(香港腳)、甲癬(灰指甲)和鼠蹊部大腿內側(股癬)。

二、常規治療

口服或外用抗黴菌藥,依病灶治療2-6週不等,但黴菌常常相當頑強,若沒有將其完全根除,往往反覆發作,另外若搭配口服抗黴菌藥,因為其可能導致肝指數上升,在服藥期間需要定期追蹤肝功能,故黴菌的治療常常令患者相當困擾。在中醫臨床常會遇到病人在皮膚科反覆治療黴菌感染兩個月以上,病灶仍未完全消除,此時若搭配中醫治療,往往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之功效!

三、中醫加強療效

黴菌感染不癒,可能與免疫力較弱或是皮膚「濕氣重」相關,導致病程遷延,而這兩種情形皆是中醫的治療強項,可以幫助患者從根源解決感染的問題,主要針對兩種情形討論:

  1. 體質不虛濕氣重

若經判斷患者體格壯實、體質不虛,皮膚濕潤,易汗全身黏膩,甚至怕熱多汗,較偏向經方中的麻黃體質,用藥會選用麻杏薏甘湯或防風通聖散,利用麻黃劑解表除濕,改善皮膚的潮濕狀態,創造不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。
另有一種腸道濕熱型體質,舌苔黏膩,唇舌偏紅,胃口佳,局部汗味較重,此時可使用半夏瀉心湯,清熱利濕化濁,改善腸道濕熱的同時,一併改善手腳的濕氣,正所謂「脾主肌肉四肢」,即四肢的熱氣乃由消化道所波及而來。

    2. 氣血較弱

    針對先天體質較弱,或是勞累導致氣血虛弱的患者,這類人通常氣色萎黃,皮膚較為乾燥甚至有鱗狀脫屑的情形,治療可以使用當歸芍藥散。當歸芍藥散有活血利水的作用,經常用來治療婦科念珠菌感染的帶下,筆者也曾用來治療男性股癬,透過促進血液循環,把濕氣帶走的作用,改善局部血行不暢的水濕停滯、水分分布不均,肌膚既乾燥卻又有黴菌生長的情形。若是氣血更加虛弱,或是免疫力較差,則會再加上桂枝湯,溫經通陽加強血行。或者在桂枝湯的基礎上,再加入黃耆,能促進肉芽組織的修復,改善皮膚的血循與營養,達到扶正驅邪的作用。

    西藥治標殺死黴菌,而中醫治本改善體內的濕氣問題,讓黴菌無法存活,兩者相輔相成可以讓黴菌治療時程縮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