璞和中醫診所
璞和 和您一起照顧您的健康

以中醫學傳統學術 – 經方,對症下藥,

#江承訓醫師 #璞和中醫 #有徵狀還是要先尋求醫師的專業治療

■《傷寒論》裡的種種處方,本來就是處理古代急性熱病,或傳染性疾病的過程中,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狀況與變證。因此,在大疫流行的時代,更能凸顯其珍貴的價值。

■ 方證的治療就是以不變應萬變。不論病毒的種類為何,切入點都是人體對疾病的反應與證候群。以調節人體機能為原則,達到治療各種複雜病情的功效。

茲就最常見之幾種狀況列出適用的處方,提供大家參考。

(1)【小柴胡湯+半夏厚朴湯】

相當常見的一種類型。通常的主訴是7-10天已過,全身症狀早已消除,但咽喉變得相當敏感,咽癢欲咳,難以自平,痰少或無,或略有白痰。一般脈象仍有餘熱,但不到非常洪實或洪滑。

(2)【大柴胡湯+桔梗】

比起小柴胡湯+半夏厚朴湯的人更為壯實、有力。通常上腹部、上胸廓較飽滿,心下易有壓痛,舌苔偏厚些,可能素有胃脹或胃酸逆流的情形。這種人平素的食慾就都不錯,容易有過食或胃腸積滯的情形。其咳嗽咳痰的治療須建立在消除上腹部積滯的前提下,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。

(3)【小柴胡湯+桔梗石膏】

基本上為(1)的體質類型,不過痰較為黏稠,偏黃,有怕熱易汗的傾向。

(4)【小柴胡湯+葦莖湯】

仍是小柴胡湯的加減。合上葦莖湯的理由是痰熱的狀態較為明顯。表現為咳痰不止,痰質較黏,身有黏汗感,怕熱等。這顯然是上呼吸道仍處在較為發炎的狀態。不過葦莖湯古典上用在肺癰,因此下呼吸道的痰熱炎症也相當適合。

(5)【柴胡桂枝湯】

小柴胡湯與桂枝湯的合方,即同時具有小柴胡湯的過敏性體質與桂枝湯的肌少怕風膚柔弱傾向。因此合併使用。痰及分泌物少或無,以乾癢、咳嗽、怕風為主。

(6)【桂枝湯+人參】

臉色萎黃,疲勞,脈弱。得病10日已去,雖已轉陰,人變得疲勞乏力,胃口不開,或者體重略有下降。患者多半強調變得非常疲勞,或者說「生了這場病後整個體質都虛掉了」這樣的話。桂枝湯+人參一但對證,2-3天內患者即能感受到精力明顯的上升,是非常神奇的組合。

(7)【桂枝湯+玉屏風散】

依然是骨弱肌少的桂枝湯體質。面色淡、人乏力。特別點是怕風明顯,並且時不時地輕咳,可能有痰,但並不多,且痰色淺或透明或者就是一些分泌物而已,總之沒有炎症的感覺。因為使用了具有黃耆的玉屏風散,其人肌肉較為鬆軟而寬胖也是一個特徵(黃耆體質)。另外,患者可能表達說對風、對冷風特別敏感。當然,脈是浮弱無力的。

與桂枝加人參湯的一關鍵差異是,桂枝湯+玉屏風散的人群胃口是好的。

(8)【桂枝湯+生脈散】

同桂枝體質,但患者出現了肺活量下降的感覺。可能訴說呼吸較淺,或常需深呼吸,或吸氣的量下降,或稍爬點樓梯就覺得喘累了。這是所謂的肺氣虛了,以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的生脈散治療,能斂肺氣、補肺虛,是病後調理不可或缺的組合。當然,脈是浮弱不耐按的。

(9)【溫膽湯+半夏厚朴湯】

這種人覺得自己虛,其實一點也不虛。說著自己還有點胸悶、還有點咳嗽、呼吸有點費力。但面色、表情、眼神都顯得氣力充足。就是表情豐富了些,知覺過度敏感,並且有焦慮傾向。此時給予溫膽湯抗焦慮,並說明其體質氣血有餘,給予心理疏導,開溫膽湯。其若胃脹者合半夏厚朴湯。

【新冠後遺症】【經方治療】 – 江承訓院長

與三週前不同,近來就診的患者,不再以剛確診的發燒為主訴,而更多的是解隔後仍持續出現的咳嗽咽癢、痰緊難出、或者膚癢紅疹,或者全身乏力、胃口不開、甚至呼吸氣短,欲作喘感等後遺症為苦。 茲就最常見之幾種狀況列出適用的處方,提供大家參考。…

【 經方簡述 】 – 江承訓院長

經方家係指能熟悉並活用經方者。中醫如同武術,亦多有學派流派之分。以方藥家而言(即治病以給予藥物為主,而非以針灸術為主者),可粗略分為「經方」與「時方」系統。方,乃方藥、處方之意。而所謂的經方,即經典方、經驗方之簡稱,主要指的是《傷寒雜病論》(東漢末年,張仲景的著作)書中的處方以及一部分的唐代、宋代的處方。相對於經方出於漢唐宋,時方則出於金元以後以至明清。故在日本,經方派又稱為「古方派」,而時方派又稱為「後世方派」。…